看离婚综艺生气的原因找到了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杏彩平台注册官网

看离婚综艺生气的原因找到了

  • 产品概述

  离婚综艺《再见爱人3》开播后,在社交媒体引发了诸多讨论。而讨论的核心,可以用豆瓣热评“旧男人,新女性”一言以蔽。综艺里的男性携带着满是男性经验的出厂设置,进入了婚姻,看不见另一半的真实需求。

  今天的文章,媒体人泓舟将以图书《看不见的女性》为脉络,揭露女性如何在这个为男性设计的世界被忽视。泓舟认为,率先觉醒的女性,意识到自己在女儿、妻子、母亲、祖母等身份之外,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朝着平静的水面上扔出小石子。

  但只有当男性听见了水声、看见了这些荡起的波纹,才能激活他们大脑里某一片空白,意识到他们刻意忽视的数据代表着世界的另一半,他们才能真正参与进来,在日常生活里做到共同承担。

  英国作家,同时也是记者的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发现,自有记录以来,男性的生活就被用来代表全体人类的生活,男性的经验、男性的视角、男性的体验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出厂设置”,而女性的经验——尽管它是全球一半人口的经验,也往往被视为小众的,非典型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生活在一个拥有数不清的“习以为常”的社会里,女性很容易在无形之中忽视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动声色却隐秘存在着的性别不平等因素。

  比如,高铁上不那么舒适的座椅是因为设计者没有考虑女性的身体数据;商场饭店女厕所门口的永恒长队是因为女性生理构造的原因,如厕需要的时间比男性久,即使设置了中性厕所,依然是更加有利于男性的;而货架最初就是按照男性的身高标准设计的。

  佩雷斯把这些数据和背后的来龙去脉写成了《看不见的女性》,书中讲述了性别数据缺口如何每天、每时每刻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女性的思维和意识,可以说,这本书引入了一种革命性的新视角来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世界。

  让我们想象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一位手推婴儿车、肩背购物袋的母亲收拾妥当,走出家门,迎面便是一条泥泞、湿滑的街道,原本是人行道的路边停着一排共享单车,而原本被划为自行车道的窄路上停满了私家车,只留下一条非常狭窄、行走困难的穿行空间。这种日常在中国北方,是很常见的。

  而在书中同样的场景发生在瑞典,冬天时瑞典会有专门的人清扫主要交通干道的积雪,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不会清扫。这个行为乍听起来挺合理,方便汽车出行。但这样的清扫习惯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影响远远不同,因为男女的主要出行方式不一样。无论是出行次数、距离、目的还是模式,男性与女性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书里引用的数据来看,相比男性,女性出行更有可能选择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男性更有可能遵循一个相当简单的出行模式:每天两次,上班下班。但女性的出行模式往往更为复杂,她们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还因为育儿、照顾家人等等被划分成很多小部分。

  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世界上75%的无偿照护工作都由女性来承担,因此一种典型的女性出行模式可以是这样的:在上班前先送孩子去上学,带一位年长的亲戚去看病,下班回家路上去市场捎带买点家庭必需品。

  如果不细心观察的话,很容易就忽视了男女的这方面差异。瑞典的一个城市注意到了这点,调整了清扫积雪的步骤,优先考虑行人和公共交通的使用者,在此之前,发生在冬季的行人受伤事故尤其多,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女性。这样调整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因为道路打滑、结冰而发生的受伤事故明显减少了。

  我们发现,即使是小小的日常生活习惯中,也存在着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性别缺口数据,当我们把女性的行为模式考虑进来之后,一些事情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变。而且,直白一点说,这样的改变发生还有利于男女双方的共同利益,因为积雪路滑造成的事故变少了,受伤的行人也减少了,由于工伤导致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除了这种身体上和物理空间的被忽视,在作者看来更值得深入讨论的是,两性之间的智力和才华比较。佩雷斯从几项研究中发现,像哲学、数学、物理、作曲、计算机科学等等,一个领域在文化上越是被认为需要“才华”或是“天赋”才能获得成功,那么女性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就越少。在佩雷斯看来,这就是才华偏见。当人们认为“才华”是某份工作的必要条件时,人们真正的言下之意是“男性的才华”。

  才华偏见其实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的。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女孩在5岁开始上小学时,她们和同龄的男孩一样认为女性可以非常聪明。但是到了6岁,情况就不同了。她们开始对自己的性别产生疑问,开始限制自己。因为学校会教育小女孩,才华不属于她们。

  这一点也反映在了一项有意思的长期调查上。1960年代,在学校里让孩子们“画一个科学家”,只有1%的儿童画了女性科学家,到了现在,这个比例大大提升,有28%的儿童画了女性科学家。这看起来是进步了,但这种变化主要是发生在年龄比较小的儿童身上,因为教育系统还没有在学校课程上开始灌输这种才华偏见。

  一些研究发现,如果教科书中的配图里出现了女科学家,女生的科学成绩会更好。对小孩子来说,意识是非常容易被塑造的,反过来说,在童年时接受了偏见教育,一旦长大,进入职场,往往也会传承这种偏见。

  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学术界,女性会比男性被要求做更多遭到低估的管理工作。而且,相比男性,女性更有可能被安排额外的教学时间,她们写论文、做研究、发表作品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女性的教学负担使她们不能发表足够的作品,而这导致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并且越积越多。

  除此以外,才华偏见也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选择。书里提到,在英国,孩子出生后的12年时间里,随着女性的事业和工资停滞不前,男女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3%。在美国、德国都有类似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部分是因为一些女性考虑到家务、育儿的责任,主动选择了技能要求更低、报酬也更低,但在时间上更有弹性的工作。

  我特地去查了一些中国的数据,从一家头部招聘网站的调研来看,中国职场妈妈的“生育负担”仍然高于职场爸爸。然而职场妈妈薪酬平均水平却明显低于职场爸爸,和男性相比,职场妈妈还是花了更多的精力、时间照顾家庭、做家务、陪孩子做作业。

  根据调查,疫情期间,超过六成的女性承担了比以前更重的家务压力。以我小范围的样本观察来看,疫情期间,操心家里吃喝的、负责抢菜的,小区里做团长的大部分也都是女性。

  因此,我们会发现,佩雷斯提出的才华偏见不仅会影响人们看待女性的学业、职业发展等人生大事,而且也会让女性在无意识中被构建,自然而然走出一条和男性截然不同的轨迹来。

  书里提到,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75%的无偿工作是由女性完成的。女性每天花在家务劳动、养育儿童等方面的无偿工作上的时间在3到6个小时,而男性在无偿工作上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到2个小时。这种不平衡很早就开始了,据说五岁小女孩做的家务活都比她们的兄弟多得多,并且会随着她们年岁增长而越来越多。

  因为要比男性承担更多额外的工作,女性也因此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而很多男性对这一切要么浑然不知,要么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作者在书里就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性提出在周五请假,她的老板怒气冲冲地告诉她:“我也有孩子,我不还在坚持全职工作吗?”这位女性在心里面念了一句:“这话没错,但你的妻子辞职回家带孩子了。”

  这句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就算说出来,也很难得到男老板的理解和共情,而且要知道,一定意义上,男老板没有说错,在他眼里,这位女性是一个需要为公司解决问题、付出智力和体力的员工。

  但背后的问题是,很多女性在职场上有一份有酬劳的工作,回到家庭里还要同时打一份没有薪水的工,她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甚至是取舍,才能让她的人生顺利进行下去。书里用了很多数据来佐证,世界各地除了极少数例外,女性的工作时间都比男性长,整体工作量也比男性大。

  当小时候的我们在性别那一栏里勾选“女性”时,还不知道未来会迎接什么、面对什么,直到我们和这个世界产生越来越多联系的时候,才发现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将付出哪些隐秘而线.

  读完整本书,我想到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面的小男孩,名字叫简洋洋。他喜欢拿着照相机拍下人的后脑勺,别人问他,背后有什么好拍的?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只看得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

  佩雷斯写这本书的意义就好像是简洋洋把拍了很多后脑勺的照片冲印出来一样,告诉我们:哦,原来我们忽视的另一半世界长这样,原来我们熟悉的、固有的传统秩序事实上是支离破碎的,还有我们以为的高科技、大数据,无所不能、包罗万象,原来也只是在半真半假里,残缺地运行着….. 填补性别数据缺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就好像佩雷斯在书里也所说,

  这几年,关于女性主义讨论的声浪越来越高,有人受到鼓舞,从中清醒过来,更新了看世界的视角。也有人质疑,讨论了这么多,是不是真的能改变女性的生存现状呢?在家庭生活、职场中是否真的会发生政策性、系统性、焕然一新的变革呢?

  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The Hours),讲述了三个女人的一天。1920年代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50年代的家庭主妇、20世纪末的图书编辑,她们三人都因为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本小说《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Copyright © 杏彩全站平台注册官网app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34944号-1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