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践塑造浙江标准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杏彩全站官网app

浙江实践塑造浙江标准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标准,在全世界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中成为关键要素;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日益凸显。

  步入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将助力高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竞争力。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视角观察,标准引领更是一个国家步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从始至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把标准强省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组合拳重要一招,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引领浙江省治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发展道路。

  尤其是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浙江全力锻造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推进“浙江标准”标识制度实施、“品字标”提质扩容、企业标准“领跑者”稳健加速全省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以标准化推进高水平发展:杭州建设标准创新型城市、湖州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标准化试点、义乌建设“标准城市”等。

  标准化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标准化供给成为制度供给重要支撑。种种努力下,标准不仅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创新表达,也为奋进“两个先行”新征程不断助力。

  如果说,以往省部合作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合力共建工作大平台、提升标准话语权、探索试点新空间过程中下了一招“先手棋”的话,那么现在,浙江以“领跑者”的姿态继续坚定脚步,演绎新的精彩。

  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得上“浙江标准”?答案是:体现技术创新元素、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具有共同富裕特征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先进标准。

  除了开展制造业标准体系、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深化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外,当下的浙江标准化建设更看重深化数字化的经济标准体系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标准体系建设。

  比如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领域先进标准实现有效供给,让标准化全面融入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各领域、各环节。

  在此基础上,又聚焦农村群众反应最强烈、需求最迫切领域,结合农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对文化生活、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需求,确定“千万工程”公共服务中的现代教育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城乡宜居服务等10大方面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助力“千万工程”进一步行稳致远。

  近日,浙江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杭州市滨江区等25个地方开展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的复函》,支持25个市、县(市、区)政府开展省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

  “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推动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工作。”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轮试点中,全省将通过组织市县实施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探索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标准化战略实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形成标准引领区域和领域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示范。

  10月17日,在世界标准日到来之际,浙江以“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携手共富美好生活”为主题,在宁波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线下活动。活动现场,开展共同富裕标准化创新研究联盟签约、发布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化重要成果、推进千企对标行动等。

  下一步,浙江将继续以加快标准强省建设为主题,以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主抓手,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体系化推进标准化建设、一个一个行业抓落实为导向,加快标准化工作“四个转变”,着力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助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贡献标准力量。

  嘉兴作为全省首批唯一入选标准化综合试点的地级市,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积极谋划试点建设,制定了《嘉兴市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方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标准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合作区、国际化开放标准实践区,为我省区域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和新模式。

  对于制造业而言,标准化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天通控股主导制修订了多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牵头完成了中国铁氧体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荣获了1EC 1906大奖和浙江省首届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这些国际标准不仅仅可以完善新型磁电与光电信息材料领域国际标准体系,还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我省乃至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天通控股也由此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磁电与光电信息材料)。

  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离不开高标准的引领与支撑。近年来,嘉兴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实现中国奖“零”的突破。其中,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获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全市共获3个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1个优秀奖。全市主导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55项,浙江制造标准377项,每百万人口先进标准数全省前列。

  在全球层面,通过制定或参与国际标准,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嘉兴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全市共有省级标准国际化示范1个、试点4个、培育基地1家,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160家。与此同时,针对特色产业,推进数字控制机床、太阳能、柔性电子等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展12个产业1092家企业对标达标行动。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嘉兴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建设“幸福一嘉人”品牌服务体系,先后发布《智慧书房建设与运营规范》《温暖嘉驿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等一批区域标准。

  在门口站定刷脸,玻璃门就缓缓打开,一进门便能看到一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当下的在馆人数、借阅量走进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智慧书房,温馨的书香中洋溢着满满的科技感。

  智慧书房是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嘉兴的智慧书房建设在全国也属前列,但是由于各建设主体不同,在空间、设施、服务等方面都有一些区别。”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孙云倩说,《智慧书房建设与运营规范》区域标准的制定实施,就让智慧书房在建设和管理上都有统一标准可依。“地方标准的发布,逐步提升了阅读服务的均等化,不论是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读者都能有同样的阅读感受。”嘉兴市市场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海盐以全省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为契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标准化管理,稳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品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引领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嘉兴在总结提炼海盐经验基础上,继续巩固深化“一张清单+一系列标准+一套评价指标”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一直在优化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标准供给。比如,桐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动养老领域标准化行动,加大养老服务业标准有效供给,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桐乡的智慧养老标准化项目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又比如,嘉善县养老服务标准化项目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国共10个)。

  2022年10月18日,“第53届世界标准日活动暨长三角对标研究中心数字化平台发布会”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举办。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契合了第53届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也体现了嘉兴市标准化工作的亮点与趋势。本次活动上,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嘉兴)分院成立的全国首个瞄准国际一流标准的对标研究中心数字化平台“长三角对标研究中心数字化平台”正式启动。

  近年来,作为浙江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嘉兴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首位战略,在标准化领域也积极地推进一体化建设。成立全国首家对标研究中心,为标准服务产业、实现标准数字化探索路径。

  此外,还积极开展长三角品牌标准助力乡村振兴合作交流活动。开展示范区团体标准共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团体标准互认共享协议》,一同推动团体标准互认共享,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

  宁波市北仑区依海而建,靠海而生,是著名的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核心所在地。

  近年来,北仑全面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结合三个“一号工程”战略要求,全力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立足港口、产业、开放等优势,围绕建设“双一流双示范”总目标,不断推动北仑标准和北仑品牌走向世界,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北仑样板”。

  作为制造业强区,北仑全面推动标准赋能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换挡提速,着力打造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区。全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一直在升级,形成了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1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2个国家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3家省级未来工厂,41家市级智能工厂。

  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是香港力劲集团在内地投资的重点项目。近年来,在标准化战略的强力助推下,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以“镁及镁合金压铸缺陷术”“压铸单元及性能检验测试方法”“热室压铸机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等为代表的国标、行标、省标共20余项,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牢牢把握国际压铸技术标准制修订的主动权、话语权,加快迈出关键技术标准产业化、国际化步伐。从500吨到12000吨,宁波力劲一直引领着轻量化一体化压铸方向,成为全世界压铸装备产业的领航者。

  宁波创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打造的“动态云脑”工业互联网标准,实现模具行业生产指挥、调度决策与动态排产等数字化联动,有效提升了模具企业的制造水平,园区已集聚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专”企业,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宁波市级绿色工厂6家。

  在城市标准化建设的加持下,一批批港区企业,一个个北仑品牌正在先进制造、创新发展的赛道上“加速狂飙”,在更高舞台赛出北仑风采,打响北仑名声。

  数字经济是推进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物流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业态之一,推进港区港航物流产业数字化、数智化发展是北仑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走进宁波富立物流有限公司,一台台AGV(自动导向车)穿梭于货架之中,一条条全自动流水线有序输送着每一个包裹。这一模式,是当前北仑在跨境电子商务、港航物流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探索过程中结出的重要硕果。

  标准化数字场景全面拓展,数字水平明显提高。依托全省数字自贸区建设优势,北仑区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等领域集聚了一批以豪雅集团、中基进出口等为代表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开拓重点市场的海外仓,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其中豪雅集团利用海外仓的“蓄水池”功能,以标准化为手段,深化供应链管理,被评为商务部首批优秀海外仓实践案例。极氪科技、招商国际顺利通过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三级认证,北仑成为全省首批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工作试点地区。

  通过创新服务标准,北仑在推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港区产业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径,为以新标准引领新发展提供了“北仑经验”。

  营商环境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土壤,北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以创新治理机制模式为抓手,全面推动标准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着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北仑“答案”。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不足、渠道有限等现实问题,北仑首创了工业社区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将企业和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理念运用到工业集聚区治理当中,构建起“企业得实惠、员工获普惠、服务促长惠”的长效机制。

  经过一系列实践摸索,北仑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首个工业社区服务省级标准,并把区内工业集聚区划分为16个工业社区,成立工业社区服务联盟,同步上线“E企富”工业社区智治系统,将共享发展的理念应用到社区治理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环节当中。

  新碶街道芝兰社区地处北仑中心地区,是全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社区,作为典型的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混居类型社区,芝兰区内生活着回、苗、彝、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体。近年来,为了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标准,破解城市民族工作难题,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区民宗局创新开展“四微”工作试点方法,编制民族工作标准体系,总结基层民族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牵头制定省级区域标准《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推进民族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021年,宁波北仑基层民族工作标准化试点获得国标委批准立项,实现了浙江省基层民族工作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零的突破。石榴之花,盛开在这座海滨小城的每个角落。

  龙港:改革中见线日,“龙港”实现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承担起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探路的使命担当。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格外的重视,于2021年批复龙港市创建全国首个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将标准化理念方法贯穿改革始终。在温州市局的指导和关心下,龙港逐渐探索出一条以标准化赋能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特大镇转型设市的“国家试验田”,龙港改革注定引人注目。设市以来,龙港在机构编制数比全省县市区明显偏少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承接100%的县级权限事项,走出了一条“大部制、扁平化”运转的新路子。

  针对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对多、多对一,承接难、运转难”问题,龙港市将标准化作为职能重塑和流程再造的核心制度载体,以“标准化+模块化”为核心,优化重构部门组织流程。将“模块化专班”作为机关部门基本运行单元,双轨运行职能科室与模块化专班,推动跨层级、跨科室流程再造,以事项职责为“最小颗粒”进行业务梳理、拆分重组、信息共享,实现事有标准可依、岗有标准规范、人按标准履职,构建了优质高效的工作流程体系。

  例如,龙港市农业农村局对接上级农业农村、水利、林业、供销四大部门,把局科室按照职能划分成16个工作职责模块,通过2至3个工作模块对接上级一个部门,防止由于职责交叉而发生的工作脱节,使工作对接更加顺畅。

  撤镇设市后,龙港市不设置乡镇街道。为解决原本由乡镇、街道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事项的落地执行问题,龙港市在“市管社区”基层治理实践中充分的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社区、社区治理的定义以及职能的转移承接等核心问题,探索构建“市管社区”标准体系,涵盖党建引领、综合管理、综合服务、内部建设与社区共治等内容,为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年多来,龙港先后制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市管社区”治理指南》《基层网格治理工作规范》等系列标准规范,深化区域党建联建机制,建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治理模式,在网格、小区、楼栋、物业等所有的领域广泛建立党组织,贯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基础越来越实、治理合力越来越强、群众反映慢慢的变好,实现90%以上基层问题就地从快解决。

  通过探索实践,龙港持续对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机构职能、机制体制进行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形成“党建统领、五化协同、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全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曾几何时,以包装印刷起家的龙港,缔造了产业发展壮大的传奇,获得了“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国字号金名片。

  在创新中突破龙港聚焦特色支柱产业印刷业,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强化标准与品牌联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温州市标准化院、质检院提供技术支撑,构建起印刷产业标准体系,共收录233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95个、行业标准125个、团体标准3个,夯实印刷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标准基座。大力实施标准品牌一体化建设工程;开展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指标比对工作,凸显技术创新与质量优势,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如浙江新雅包装有限公司创新研制《非预涂胶铜版纸标签》“浙江制造”标准,部分指标远超国际先进规定要求,助力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销售额、出口额双提升。

  发展让经济更有韧劲。治理让基层更富温情。40%的行政资源有效承接100%的行政管理职能,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探路者龙港城市治理的核心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龙港制定《龙港市政务感知网建设规范》《龙港市政务感知网建设指南》等系列标准,建成1个数字底座,6大能力中心、1套操作平台,N个应用场景的“161N”总体架构体系。有效归集2.2亿条基础数据,形成了智慧应急“一张网”、消防管控“秒效应”、美丽城市“云管家”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应用,实现社区治理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无缝对接,实现快速响应、快速联动、结。今年以来,已高效处置事件7.4万件。标准实施后联动处置率上升了一倍。

  义乌依托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全国率先启动“标准城市”建设,积极探索以标准化助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路径,打造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全市第一个“标准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33项标准提升工作、89个具体项目全部完成,在标准化体制机制创新、标准国际化、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形成了24条典型经验。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在全国率先完成城市标准化模型架构,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城市中心工作,明确“标准城市”建设的阶段目标、要素、路径和方法。通过试点建设,义乌率先构建完成“标准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做法先后2次在省部合作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标准城市”建设连续5年列入《省部合作行动计划》,“标准进市场”工作入选《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0年)》十大典型案例。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评2022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奖。

  2019年,义乌创新实施“标准进市场”工作,将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流通领域,推动标准的实施与应用。“标准进市场”工作启动以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共有3.7万个商铺线上线下同步亮标,亮标行业实现全覆盖。围绕市场主要行业发布小商品标准白皮书12份,共推动制定44项小商品类浙江制造标准,25项小商品团体标准,其中1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同时,将标准化元素引入展会,连续5年举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展会50%以上商品进行亮标。

  不断强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校+两中心+N机构”的标准化人才技术洼地。成功引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落地运行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成立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创建运行全省第一个区域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搭建完成“研究+服务”的标准创新工作平台,吸纳各领域标准化专家600名。各类标准化资源在义乌集聚整合,覆盖标准管理、审评、应用、服务等多维度。

  全面实施“标准化+”行动,聚焦重点工作,着眼民生需求,加快标准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层次地融合,率先在市场转型、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自“标准城市”建设以来,义乌先后获批承担智慧医保、“四个平台”网格智能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美丽乡村等4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7个,城市基层党建标准体系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目前全市共制定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22项,行业标准304项,数量居全省前列。

  近日,义乌又入选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围绕试点工作要求,义乌还将在全面总结“标准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重点围绕城市标准化体制机制、全域标准化发展、重点领域标准化、标准数字化应用等四方面推进实施。

  通过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义乌将积极探索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标准化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形成标准引领区域和领域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争取形成更多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更强有力的标准支撑,为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Copyright © 杏彩全站平台注册官网app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34944号-1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