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际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今天国际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3-29 新闻中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企业主要从事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为生产制造、流通配送公司可以提供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设备定制、电控系统开发、现场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业务,使客户实现产品生产、物料出入库、存储、搬运输送、分拣与拣选、配送等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及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布局的开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物流系统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公司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仅是物流基础服务的质量高下,而是如何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和产业认知,整合上下游,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同时,近年来电子商务、新零售、C2M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消费的人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也对传统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对智慧物流提出了高度智能化、全流程数字化、信息相互连通、网络化、高度柔性化等新要求。

  2020年,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组织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稳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全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2022年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未来一段时期物流业发展进行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是加快物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3年 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2023年 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中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币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年增长25%以上,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设施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智慧物流技智能制造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了智慧物流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建设高潮,促进行业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伴随着我国土地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双攀升和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智慧物流系统慢慢的变多的在企业得到应用。智能生产线和智慧物流系统能减少人力及人员作业强度、提高效率和良品率、节约仓库占地面积、减少物流配送过程中的破损,其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和物流作业过程并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系统之间自动进行信息接收与传递,使公司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已逐步成为烟草、石化、新能源、3C、医药、商业流通等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多重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调物流智能化和自动化、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的现代物流系统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各行业大中型企业要广泛建设智慧物流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市场需求进一步涌现,应用前景广阔。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 319.20亿元增至2022年的 829.90亿元,CAGR 达到27%,2023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研究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为1,16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2,320亿元,2022-2025年CARG达20%,具备较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行业技术发展高度智能化,新技术与新应用的涌现,加速了智能物流设备与软件的升级,也丰富了智能物流的应用场景,降低了应用成本,不仅仅实现了分拣、运输、存储等单一作业环节的自动化,而且通过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激光扫描器、无线射频设备、生产控制系统软件等智能化软硬件设备,结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生产的基本工艺与智能物流高度衔接,实现整个智能工厂的物流与生产高度融合,动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同时,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将制造企业内外部的全部物流流程和生产流程智能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库全程的透明化与实时监控,并且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分析进行自主决策,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与应用为行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从事智慧物流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经过20多年的精耕细作,目前已在智能制造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设备定制、电控系统开发、现场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已完成一系列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物流系统项目,服务覆盖 40多个行业,客户遍布于新能源、石油化学工业、烟草、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电力电气、生物医药、餐饮、生鲜冷链、大型商超、通信电子、家居日化等领域。公司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规避部分下业周期性的波动。多年来公司以细致工作作风、专业的技术能力、周到的客户服务,提供超预期服务,赢得客户和市场良好的口碑并形成高品质服务商的市场形象。

  公司业务聚焦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慧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包含智慧物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软硬件系统集成服务,下游客户已覆盖 40多个行业,分布于新能源、石油化学工业、烟草、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电力电气、生物医药、餐饮、生鲜冷链、大型商超、通信电子、家居日化等领域。目前下业业务模式存在定制化、应用行业分散化等特点。从自动化业务来看,国内市场渗透率较低,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人力成本、仓储租金成本等物流综合成本一直上升,以及自动化运输、数字化生产、信息化串联需求加速释放的背景下,智能物流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各类企业对现代物流及先进物流技术与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加快推进了智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不再仅是物流基础服务的质量高下,而是如何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和产业认知,整合上下游,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公司经过 20多年的精耕细作,目前已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设备定制、电控系统开发、现场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实施一系列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物流系统项目。

  公司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助于抢占市场,通过与各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打造标杆项目,基于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去向行业内的别的客户推广,同时保持对各行业的持续关注,把公司的战略资源动态地向期间最有景气度和需求的行业领域倾斜。公司目前在跟进的石化、大消费、冷链、医药、汽车、电商物流、军工、半导体等都是潜在市场容量极大的行业,我们有充分的选择去应对或规避下业的周期波动。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让物联科技更智慧”为企业使命,专注数智化技术探讨研究应用,为企业类客户量身定制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提供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设备选型、生产制造、软件开发、电气控制、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为客户实现生产和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无人作业,柔性化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数据相互连通、高效协同管理等,从而帮助客户提高效率,减少相关成本,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公司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可大致分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依据客户定制化需求为客户建设智慧物流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

  智慧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实现物流设备自动化出入库作业和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配送与信息化管理。智慧物流系统通常由自动化仓库系统、自动化搬运与输送系统、自动化分拣与拣选系统及其电气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自动化仓库系统主要包括货架、堆垛机以及密集存储的穿梭车等自动化存储设备;自动化搬运与输送系统主要包括各式输送机、无人搬运小车、轨道穿梭车、机器人和其它自动搬运设备;自动化分拣与拣选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自动化分拣设备、手持终端拣选和电子标签拣选等。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物流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仓库控制软件、智能分拣和拣选软件等。

  智能制造系统可以为客户实现生产制造各个流程、工序间物料输送、生产资源调配等环节的自动化作业。智能制造系统由各类专业生产设备、生产管理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其中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和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其中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即在设备数据采集和监控的基础上,围绕建立智慧型生产企业的目标,应用 BI分析、移动终端APP等技术,形成智能设备运维监控平台;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即通过智能排产、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工厂物流配送管理等模块实现智能工厂互联互通。

  售后运维服务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年度维保、智能系统改造升级、更换物流设备零配件以及培训等服务。售后运维服务通过为客户及时检查系统中存在的隐患防范故障发生、更换零配件、对系统进行升级等,延长系统的使用年限,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是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后续增值服务。随着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客户不断增加,目前该业务产生收入呈稳健增长趋势,将逐步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建立了以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反应研发机制,坚持自主研发为基础,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品质,以提高公司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

  公司的产品研发分为基础产品研发和具体项目研发。基础产品研发模式指公司针对目标行业的通用需求,按照产品开发的流程,初步完成一个物流系统软件或技术的基础模板,这类软件产品具备了完整功能,后续的应用软件则是在其基础上按照每个客户个性化要求做进一步开发。具体项目模式指公司与客户签订项目合同,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在公司现有基础模块上进行再开发工作,以满足客户相应的个性化需求。基础产品开发为公司储备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基础模块,大大缩短了具体项目开发的时间,实现方案和产品的快速交付。

  公司设有采购部门负责项目工程中所需物资的采购。公司建立了《采购管理程序》,用于评价和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采购的产品进行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

  由于客户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公司采购以定制化为主,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为其设计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功能等,然后向供应商定制所需设备。除售后服务所需配件保持少量库存外,公司的期末存货主要为正在履行的项目成本。公司的采购主要分为三类,即机器设备、计算机配套软硬件、电控设备。

  对于机器设备和计算机配套软硬件,大部分采用定制化采购。在投标阶段,公司将对投标方案中所需生产和物流设备、计算机配套软硬件,编制需求清单、技术要求或必要的设计图,向合格供应商目录中的供应商进行初步询价,根据供应商的报价情况进行投标报价,以准确预算项目成本。中标签订合同后,公司开始进入采购环节,根据项目所需要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配套软硬件的性能要求,对各家供应商进行再次询价,然后综合技术要求和价格因素最终确定供应商。对于电控设备,根据各个项目实施中客户要求不同,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纸,并采购所需主要原材料,在公司装配车间进行组装。

  公司的市场推广、产品营销由销售部门负责,售后运维服务则由公司售后服务中心负责。

  智慧物流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主要通过竞标获取业务合同。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具有投资金额较大、高度定制化等特点,因此,客户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

  公司销售部门通过市场调研、信息收集、客户拜访等方式,掌握准确的项目信息、对潜在客户进行评估和筛选,跟踪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公司将组建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销售服务,服务团队除销售团队外,还包括规划设计、软件、机械以及电控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支持。服务团队在充分调研和分析需求后,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软硬件产品主要承接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系统项目需求,根据公司为客户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将软硬件产品整体打包在项目中。此外,有部分产品按照每个客户需求进行独立销售。

  售后运维服务业务,主要是与现有客户签订售后运维服务合同。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的维护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过了质保期后,按照每个客户的需要会与其签订售后运维服务合同。通过定期巡访等方式了解客户的新的需求之后,公司将组织人员为其提供升级、改造等服务。

  公司提供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为定制化服务,定价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项目的复杂程度、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项目的设备配置等。因此,不同项目的毛利率可能存在差异。

  签订合同时,客户通常支付合同金额10%-30%的款项;主要设备到货时,客户通常支付合同金额30%-50%的款项;项目初验时,客户通常支付合同金额5%-10%的款项;项目终验后,客户通常支付合同金额20%-30%的款项;质保期满后支付合同金额5%-10%的款项。

  2023年度,公司按年度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深化组织变革,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努力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519.47万元,同比增长26.62%,实现营业利润 43,225.20万元,同比增加5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23.38万元,同比增加50.5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5.86万元,同比增加61.12%。

  报告期内,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各行业资本开支较为谨慎,新能源、烟草和石化等行业受市场环境、客户投资计划及招投标节奏影响,新增订单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为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稳扎稳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可靠的实施交付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存量市场上保持有力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并在欧洲新能源锂电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此外,公司在聚集传统优势行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其他有前景行业如汽车、家电、食品饮料、冷链、医药、商超等的布局和拓展并取得不错效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23.67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未确认收入订单43.60亿元。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05,519.47万元,同比增长26.62%,主要是报告期内确认的项目金额及规模同比增长。公司依托规范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强大的项目管理和交付能力,确保了项目高效率高质量交付。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利润43,225.20万元,同比增加5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23.38万元,同比增加50.5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5.86万元,同比增加61.12%。报告期内完成实施并确认收入的项目规模同比增长。

  费用方面,本报告期运营费用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拓展需要,报告期内支付员工工资、激励薪酬以及战略扩张发生的业务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在研发方面,基于国家产业升级及数字化发展战略布局,公司在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公司业务向自动化+数字化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转型升级。公司以业绩目标为导向,注重执行效率的提升,持续合理控制运营管理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状况总体平稳,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提升。报告期末总资产512,999.67万元,同比增长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64,552.59 万元,同比上升1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5.30元,同比上升15.47%,主要系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加所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15%,同比有较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本报告期经营性现金净流入60,327.11 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8.13%,公司现金流管理效率良好,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在实施项目稳步交付同时加强项目应收账款回款管理所致。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67.92%,同比下降1.87%,主要是公司盈利增长无息负债占比下降所致,综合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公司偿债能力有保障,资产负债结构良好,风险可控。

  公司组建了以智能制造研究院、软件子公司、机器人子公司为主体的既分工又协作的研发机构体系,形成了从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关键设备和模块等多层面的技术成果积累,工业互联网和数字一体化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和突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低代码平台和数据采集及接口平台,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构建各类工业应用APP,实现工业设备和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目前,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开发各种物流系统、制造系统应用和管理软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产品、工业机器人及设备,已完成数字化转型方案部署,数据底座建设、平台建设、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等有条不紊平稳推进,通过设备云管、数字月台、智能盘点、智能算法等建设应用,实现了设备上云万物互联以及信息的实时共享、互联互通和高效管理,有效促进了内外部管理智能化。公司拥有一支由系统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等工程师组成的优秀研发队伍,拥有 500余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成为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者。

  公司创立以来,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不断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等,核心管理、技术团队保持专注稳定,同时不断补充优质生力军,打造了一支由领军人才、技术专家、核心骨干组成的人才队伍。依托富有竞争力的激励制度和职业发展通道、丰富多样的人才选拔方式,在创新中培育人才。通过持续深化组织变革,调整组织架构,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内部管理运营体系日趋成熟。同时通过对管理层及核心人员股权激励,保证了核心管理层及技术人员与公司长期利益的一致,不断激发创业活力。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通过贯穿系统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机器人及硬件的设计及装配、供应链质量管理、现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及系统品质。公司以细致工作作风、以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周到的客户服务,提供超过客户预期的服务,赢得客户和市场良好的口碑。二十多年来,公司已经形成了高品质服务商的市场形象,品牌影响力具备一定的优势。

  公司坚持为优质的客户服务的原则,公司行业拓展的方式也是同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标杆项目,借助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向全行业去拓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在烟草、新能源、石化等众多行业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成立以来完成了40多个行业数百个大型智慧物流项目和智能制造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各行业大型项目经验。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各行业的工艺流程、物流和生产特点、管理和运作模式等具有很深的理解,形成了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依托规范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优秀的集成设计能力、不断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自主成熟的软件产品体系、强大的项目管理和交付能力,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

  公司成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依托智能运维服务平台,提供快速高效的运维服务,帮助客户建立自主运维体系,并持续提升系统价值,通过优化改造和功能完善提升管理效率。公司良好的本地化客户服务机制,结合远程运维保证了公司能够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充分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国家产业升级及数字化发展战略布局,公司在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技术创新,以今天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化领域的领军者。

  在保持对重点行业深耕细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其他行业拓展,如医药、家电、餐饮、商超等潜力行业,精心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完成行业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建设并推广普及。除此之外,围绕新型工业化,持续跟踪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聚焦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业务拓展,例如汽车制造、军工、冷链等行业,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依托智能制造研究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结合公司的战略和市场的需求系统地进行各行业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深入研究和应用智慧物流技术,结合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技术,打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生产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和柔性化生产。同时不断对标新质生产力标准,有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标准化产品与拳头产品打造,推动项目制与产品制并行,实现核心产品自主可控。同时加速推进数字化业务拓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持续修炼内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变革不断进行管理优化,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多维度采取各项举措推动降本增效成果更加显著。同时逐步完善子公司系统性制度化管理,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完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持续推进激励政策有效落地;修订和完善公司的权限体系,优化公司治理机制。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出海寻求新发展机遇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司业务经过多年砥砺和打磨,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亟需通过业务出海把握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公司将逐步加大海外市场布局,调整完善公司内部相应配套项目管理体系、交付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财务体系等,将国际化发展的策略贯彻落实,逐步建设覆盖全球的业务体系,为新业务增长点的打造夯实基础。

  公司单个项目金额较高、实施周期较长,大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当期营业收入影响较大;若受到客户修改规划设计方案或土建、通风、供电、消防等工程未能如期完工的影响,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可能出现某个季度由于可确认收入项目数量较少、金额较小而产生亏损;或者某个季度可确认收入项目数量较多、金额较大而使当季度业绩大幅提升等情形。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对项目风险节点把控前移,有效控制项目实施风险,确保项目进度与项目计划一致。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强业务扩张,全面提升业务规模,以规模效应推动经营业绩在不同季度间保持稳定。

  公司2021-2023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31%、27.72%、28.27%。公司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员工薪酬水平、客户预算、项目投标竞争态势等影响,随着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不断向其他下游应用行业拓展,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项目毛利率水平相差较大,加上公司单个项目金额一般较大,所以公司综合毛利率可能随着当年确认收入的大项目毛利率的波动而产生波动。若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领域竞争加剧,或公司毛利率较低项目的收入占比增加,将可能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一方面,公司将针对不同行业及项目特点,建立相关标准化客户审核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综合实力有效提升,从而提升企业溢价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将在聚焦烟草、新能源、石油石化行业外,加强其他下业的横向、纵向业务延伸,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扩大各行业影响力,促进毛利水平的稳定。

  公司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较大,分别是 95,579.74万元、197,346.84万元、180,828.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4.32%、42.27%、35.25%。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主要与公司智能系统集成项目分阶段收款模式相关。按主要合同约定的收款模式,在项目确认收入时,公司通常已累计收取合同金额60%-75%款项。因此,公司智能系统项目确认收入后,尚有20%-30%左右的款项待项目终验后向客户收取。智能系统项目的商业运行时间通常为 3-6个月,且下游客户对外付款时需履行较严格的付款审批流程,导致期末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较大。此外,项目终验后,客户仍保留合同金额10%左右的款项作为质保金,于项目质保期(质保期通常1-2年)结束后支付,亦形成了公司应收账款。一方面,虽然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知名大中型企业,存在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受到客户终验进度、客户审计、预算以及经营情况的影响,可能会使账期延长。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积极向别的行业拓展,各行业的收款模式也存在多样化,个别新拓展行业项目的终验前期收款比例可能有所下降,而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金额也会相应增长。

  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加大应收账款责任制实施力度,优化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从而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减少资金占用,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发生。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今天国际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Copyright © 杏彩全站平台注册官网app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34944号-1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